【登山】20071002茼蒿快報---2007年11月03-04日瓦拉米自然生態行

瓦拉米(瓦拉鼻)為日文譯音,是蕨類植物的意思,沿著步道而行,鮮綠的腎蕨夾道茂生,如同一條蕨道。步道全長14公里,沿著日據時代八通關越嶺道的路基舖築。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(樂樂溪)谷平緩上升,沿途都是保存完好的低海拔闊葉林及柳杉、油桐、樟樹、台灣胡桃的造林,林下茂生著蕨類,綠意盈眼,一路上並有各類植物的解說牌。

活動日期:2007年11月3 ~ 4日(兩天兩夜)

集合時間:2007年11月02日(五) PM08:00

地點:台北車站東3門

費用:茼蒿2800山友3000

領隊:吳佩宣、黃玉翎

山茼蒿活動報名表

預計行程:
瓦拉米自然生態行

個人裝備:

帽子、保暖帽、頭燈(手電筒)、禦寒衣物、個人糧食、手套、預備電池、盥洗用具、登山地圖、資料、換洗衣物、打火機、雨衣、哨子、瑞士刀、登山鞋、拖鞋、襪、隨身證件、水壺、ˋ40升以上背包(套)、碗筷、睡袋、睡墊、個人筆記本、筆、綁腿、手套、登山杖、自備飲水、個人藥品、個人盥洗用具、雨具、照相機。



注意事項:

1.半重裝行程,適宜喜好登山健行的朋友,請自備裝備。

2.因行進速度不一,午餐需自備乾糧點心,敬請配合;此外,個人應攜帶糖果及餅乾等登山副食,沿途補充鹽份及熱能,以備不時之需。

3.需辦理入山證、入園證,行政工作需45個工作天,且不可替換組員。

4.參加者須繳交身分證影印本,填寫相關表格。

5. 活動中,請跟隨領隊帶領,不可擅自脫隊,大家分工合作,共享快樂假期。



景觀簡介:

瓦拉米步道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,位在拉庫拉庫溪南岸。八通關越嶺道原為警備或理番道路,從林圯埔(竹山)往東跨越中央山脈,最後下至璞石閣(玉里),其中,璞石閣至伊霍霍爾溪的路段完成於1919年6月至1920年3月,屬於越嶺道東段第一期工程,沿途曾經設立多處駐在所,監視並控管這個地區,從現存遺址可見當時駐在所的規模。

步道沿線原先有布農族部落分布,昭和年間,日本政府強迫原住民集體遷徙,以便集中管理,後來,這些部落實際上已經消失和湮沒於荒山之中。

瓦拉米步道今為八通關越嶺道最東的一段健行步道,從山風到瓦拉米,全長13.6公里。由於長期受到維護,路況保持良好,一直是熱門的健行路線,沿線由管理單位雇工定期除草。

步道口海拔約500公尺,瓦拉米標高1,060公尺左右,沿途植被大致是次生的闊葉林,氣候相當溫暖潮濕,林下花草種類極多,而且生長茂盛。這段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而開,全程平均坡度不大,大部分路段寬平易行。

步道口附近的遊憩據點有南安遊客中心、南安瀑布、鹿鳴吊橋等,步道沿途景點則包括山風駐在所遺址、山風一號吊橋、山風瀑布、山風二號吊橋、佳心駐在所遺址、黃麻駐在所遺址、黃麻溪谷、黃麻一號吊橋、黃麻二號吊橋、喀西帕南紀念碑等,還有一處比較不易找尋的桃林(多林)駐在所遺址。

從南安遊客中心沿著車道前行,約二公里至南安瀑布,再二公里至行車終點,即步道口。步道口相當寬敞,一般在此停車,備妥物品前往探訪步道。

從步道口進入,兩旁可見林務局的造林地,0.5公里處為山風駐在所遺址,海拔550公尺,原有日本警察官吏駐在所,今整建為大理石平台,景觀有點突兀。

山風一號橋跨越拉庫拉庫溪支流,長度近百公尺,吊橋下方有連續小型瀑布。將至山風瀑布,步道向溪谷方向岔出,連至瀑布的觀景台。山風二號吊橋經過整修,但橋頭仍是日本時代的水泥建物,相當難得。山風瀑布分為上下二層,位在二號橋的旁邊和下方,是步道途中著名的景點。

沿著拉庫拉庫溪岸而行,4.5公里至佳心,駐在所遺址位於步道上方,循著玉管處鋪設的枕木階梯上行,即可見到一個大型平台。這裡標高820公尺,平台已經過整理,並建立涼亭和廁所。佳心展望不錯,除了溪谷對岸的卓溪山,還可遠眺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。佳心駐在所位於三叉路口,早期自此分出阿桑來戞支線,下至下方有布農族部落遺址,早先還有小米田的遺跡。

黃麻駐在所標高約900公尺,道旁解說牌之處里程為7.8K,如今可見一片長滿蕨類的平地。黃麻駐在所原有壯觀的建築物,但很早即遭到國民政府派員焚毀。根據文獻記載,此處所以稱為黃麻,是因為山黃麻數量很多,不過,根據學者的調查,布農語地名的意思是「有大片的小米田」。

喀西帕南紀念碑在8.6公里處,一旁有木椅供人休息,這座碑紀念1915年在喀西帕南事件中殉職的人員。

黃麻一號吊橋長度可觀,下方的黃麻溪谷,黃麻二號吊橋短得多。在二座吊橋之間,尚有一處桃林(多林)駐在所遺址,但現況已經難以辨認。

瓦拉米位於一處寬闊的平台,原先有駐在所、招待所、教育所、醫療所等設施,規模可觀,越嶺道則從下方繞過。在日本統治時代,瓦拉米駐在所亦稱蕨駐在所,因為瓦拉米在日語中意為「蕨」。然而,根據學者的調查,此地的布農語舊名含意是「跟著頭目去出草」,可能日本人取其諧音而重新加以命名。

現今,步道直接穿越台地,台地上有玉管處建立的山屋,山屋容量二十幾人,簷下並有石桌木椅供登山客烹煮食物和休息。在山屋之旁,原有木造的林務局護管所,由於年久失修,今已傾倒不見。

延伸閱讀: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