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麥物理學家厄斯特(1777-1851)生日快樂



漢斯·克里斯蒂安·奧斯特(Hans Christian Ørsted,1777年8月14日-1851年3月9日),丹麥物理學家、化學家,電流磁效應的發現者。
1806年奧斯特成為大學物理教授,研究領域為電氣學。他於1820年公開實驗電流對於指南針或磁石方位的影響,是為電流磁性作用的發現者。

厄斯特(Hans Christian Oersted 1777~1851)是一位丹麥藥劑師的兒子,當時正值爭取自由與人權的美國 獨立戰爭,法國大革命也即將發生,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十餘年。種種實用的發明陸續產生,新的生活方式、 新的社會結構、新的政治思想、新的哲學觀點、新的文藝風潮…正在醞釀著。

厄斯特原來學藥學,從小對物理與天文有濃厚的興趣,在哲學與文學方面造詣不低,和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作家丹麥的安徒生是知交,曾多方面協助他。

厄斯特13歲跟著父親當學徒,學徒期間對自然科學發生興趣, 並決定以此為業。

1794年入哥本哈根大學,次年通過哲學考試,1797年又通過藥物學考試,1799年以一篇有關 於形而上學的論述論文拿到哲學博士學位,但是他並沒有就此當一位哲學家,沒多久就把興趣轉至實驗物理方 面的研究。

開頭時他作過一些電化學、水的可壓縮性和運用電流爆破採礦等多方面的研究,他是第一個提煉出金屬鋁的人。聽到伏特電池的發明後,立即從事電磁學的研究,1806年他應聘擔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,1820年 發表驚人的成果--電流的磁效應

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之間,由於卡爾巴尼的偶然發現及伏特的努力,人類才獲得了電流。然後丹麥的物理學家,厄斯特發現電流有磁的作用。今天我們在各方面使用的電磁鐵就是這個發現的結晶。

一八○七年,厄斯特發表他將要開始研究電對磁針產生的作用。這個計畫並沒有立即實行。據他的學生說,厄斯特確實是一位天才,可是他的手卻笨拙得很。每次要做實驗時,一定要由學生或聽眾中手腳靈敏的人來替他做準備。

一八一九年到二十年的冬天,正以「電與卡爾巴尼效應及磁」為題講課時,他發現磁針受了雷雨的影響起了些變化。他想到從這件事可能找得到他正在尋找的效應。他想到不用開放的電路,應該用封閉的電路做實驗來查看當電流通過磁針附近的導線時,對磁針會產生什麼作用。他把覺得莫明其妙的學生們留在教室,課也不講,跑去實驗室做實驗。他把導線和磁針平行地放,然後通電於導線。結果,磁針明顯地搖擺。他發現了磁和電之間確實有某些關係。他改良裝置反覆做實驗,進一步確認沒錯之後,於一八二○年七月,發表實驗結果。

厄斯特這樣推測其原因。他認為在導體內電之所以會流動,是電不停地在發生又消失的結果。這種現象就是電的顫動,所以將產生在導體內及其周圍的效應叫做「電的顫動」。電的顫動不限於導體內,也會擴展到周圍空間去。所以會影響到附近物體內的磁粒子。它的形狀是圖型。以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實際情形去跟他的這些想法做個比較,會很有趣。

厄斯特的發現很快就傳到法國學會。必歐和沙伐爾進一步把導體放在磁場內通電,發現導體會受到像磁鐵那種力的作用。使這些更進一步發展的就是安培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