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Travel】賽德克族-馬赫坡部落之旅20111217-18
分享Tweet
Day1:2011年12月17日(星期六)
08:40~09:00 研習人員報到,09:00準時出發
09:00~12:00 廖偉國老師介紹沿途地景
12:00~13:00 午餐,埔里/東池池上飯包
13:00~17:00 研習一:賽德克族歷史文化暨田野調查
1.委請郭明正老師解說賽德克歷史與文化
2.沿途參訪霧社事件遺址:
Ø 莫那魯道墓、地理中心碑、人止關遺址、埔霧公路番界
Ø 霧社街、霧社公學校舊址
Ø 蘇庫吊橋遺址、馬赫坡社遺址(今廬山)、莫那魯道故居遺址
17:00~18:00 廬山清溪會館 CHECK IN
18:00~19:00 晚餐,昔日馬赫坡,今日廬山夜。
19:00~21:00 研習二: 田野調查與賽德克文化
1.郭明正老師談田野調查與賽德克文化
2.泡湯、星空夜語、知性感性之夜。
Day2:2011年12月18日(星期日)
08:00~09:00 早餐
09:00~10:00 廬山至奧萬大
10:00~14:00 奧萬大森林生態步道之旅
Ø 奧萬大楓紅森林賞楓
Ø 餐廳午餐(含午餐時間1小時)
14:00~18:30 回程
注意事項:
1.最近氣候寒冷,請大家多攜帶保暖衣物與雨具,以便不時之需。
2.清溪會館可免費泡湯,請攜帶泳衣。
3.晚間研習屬自由參加,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向老師直接發問或閒聊,其他夥伴們可以自由選擇自行走訪廬山溫泉街道,但請不要太晚睡覺。
4.第二天會到奧萬大賞楓,請準備適合登山或走步道的鞋子與裝備,另因本周為第二週楓紅時節,假日人多如果走失,請注意中午12:00到餐廳便當區集合即可。
第二天行程:奧萬大
前言:
由於配合郭老師的時間,臨時調動行程到12/17,因此12/18的行程我們安排了位於霧社東南方的奧萬大「楓葉故鄉」取代原來的桃米社區研習活動。
今年因為寒流較晚,所以楓紅時間在本周12/12開始,正值綠黃紅雜夾的時刻,因此我們預計早上在廬山用過早餐後,前往奧萬大國家森林區。午餐也會在園區中以合菜方式進行,讓大家本次行程能在歷史地理多元文化的學術分享外,也有「溫泉、森林、楓紅、瀑布」的自然體驗,讓大家在兩天中,能有豐富悠閒的收穫。
奧萬大原為泰雅族人的獵場,因位於萬大後方,而稱「後萬大」,日據時期取諧音為「奧萬大」;另一說法是,因在原住民的語言中「奧」的意思是指深入、進入,而萬大則是由霧社出發約9公里處,因此奧萬大就是深入萬大。兩者說法有雷同之處,皆意味著到奧萬大要更進入萬大山中。
每到涼意襲人的深秋時刻,正是前往奧萬大賞楓的最佳時機。以山泉與楓紅聞名的奧萬大,光是變葉植物就有10多種,包括楓香、山槭、杜櫻與栓皮櫟等,為林相增添了不少豐富的視覺饗宴。園區內有幾條溪流,沿著萬大北溪與南溪之間前進,處處可見山林野溪的景觀,紅葉楓林與陣陣悅耳的溪水聲,令人心礦神怡。
行程動態展示:
電影「賽德克巴萊」祖語總顧問:郭明正老師
人止關事件:
1895年,清朝與日本人訂立馬關條約,臺灣原住民其實並不知道政權已物換星移,朝代亦已更迭,仍然過著部落的社會生活,因此對於外族侵入自己的領域範圍,必定以傳統gaya傾全力保護。賽德克族人認為防衛是天職,部落族人都必須遵守。當日本在平地的鎮壓行動逐漸平息,臺灣平地皆歸順於日本帝國之下,日本即展開對於掌握豐富山林資源的原住民進行其歸順的計謀,並以取得富高經濟價值的山林礦產等資源為目的,因此從1901年開始大規模進行隘勇線的推進,臺灣原住民也陸續開始發生與殖民帝國對抗的戰役。
部落的人稱「人止關事件」為「Pn-cbuan(發生戰役) Hako(橋) Spide(日音;守備隊)」,意指與守備隊發生戰役的橋,即指人止關事件。時間發生於1902年,地點是東岸牡篤(Tongan Mudu)部落底下的河谷。人止關事件之前,雖然有嫁至外族的女人來通報,只要掛白布讓外人通過即可,但族人對於這個遊戲規則其實並不了解,因此對於外人要求其掛白布,又用槍掃射白布的挑釁行為不解,因而認為日本人將侵犯我們的領域,而族人即在此一敵人來襲並為守護領土的gaya下發生了人止關事件。這是族人為維護防衛自己領土的範圍之下,與外族發生的戰役,而且是賽德克族與殖民統治時期的第一次戰爭,也是唯一的一次勝戰。
另外,當時第一個面對Tanah Tunux(此指日本人;人止關事件兩軍對峙Tongan Mudu部落,族人第一次看見日本人所戴帽子的帽沿是紅色的,因而成為對族群識別之稱呼。)的部落是東岸牡篤(Tongan Mudu)部落,所以居住在其周圍的部落巴蘭(Paran;霧社)、牧哇南(Mwanan)、西寶力巴克(Sipo Ribaq)部落的族人,都因為同是一個gaya的團體而協助防衛,是一個鄰近部落的防禦關係,這從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其攻守同盟的關係。所以這些部落的人,也都參與協助了以東岸牡篤(Tongan Mudu)部落為主的戰役,這是一次以傳統gaya協防關係的戰役,來對抗入侵者。
參考文獻一:
伊婉‧貝林,2010,〈以部落觀點看賽德克族Gaya與霧社事件關連性的初探─以 Tgdaya語群的Tongan部落為例〉,國立成功大學主辦「霧社事件八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」論文發表,未出版。
參考文獻二:
伊婉‧貝林,2006,《Utux、空間、記憶與部落建構─以alang Tongan與alang Sipo為主的討論》,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,未出版。
參考文獻三:
簡鴻模、伊婉‧貝林,2002,《眉溪部落生命史》。南投: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同舟協會。
霧社事件:
霧社事件是發生於1930年日治臺灣的原住民抗暴及出草行動,地點在臺中州能高郡霧社(今屬南投縣仁愛鄉)。
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等部落,因為不滿總督府的壓迫而聯合起事,在霧社運動會上殺死134名日本人,隨即遭到總督府攻討,原住民犧牲人數近千人,僅次於西來庵事件。事件重要人物莫那·魯道自殺外,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,餘生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(今清流部落)。
霧社事件是臺灣人日治期間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。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遭到挑戰,且於此事件之處理方式遭日本帝國議會強烈質疑,臺灣總督石塚英藏與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人遭撤換。多年來,臺灣有許多以霧社事件為題材的藝文與影視作品,以紀念這場戰役的人們。
奧萬大楓紅
奧萬大楓紅
奧萬大雙瀑
Flickr 上的相片集 賽德克之旅20111217-18。
「原住民田野調查文化研習」活動行程Day1:2011年12月17日(星期六)
08:40~09:00 研習人員報到,09:00準時出發
09:00~12:00 廖偉國老師介紹沿途地景
12:00~13:00 午餐,埔里/東池池上飯包
13:00~17:00 研習一:賽德克族歷史文化暨田野調查
1.委請郭明正老師解說賽德克歷史與文化
2.沿途參訪霧社事件遺址:
Ø 莫那魯道墓、地理中心碑、人止關遺址、埔霧公路番界
Ø 霧社街、霧社公學校舊址
Ø 蘇庫吊橋遺址、馬赫坡社遺址(今廬山)、莫那魯道故居遺址
17:00~18:00 廬山清溪會館 CHECK IN
18:00~19:00 晚餐,昔日馬赫坡,今日廬山夜。
19:00~21:00 研習二: 田野調查與賽德克文化
1.郭明正老師談田野調查與賽德克文化
2.泡湯、星空夜語、知性感性之夜。
Day2:2011年12月18日(星期日)
08:00~09:00 早餐
09:00~10:00 廬山至奧萬大
10:00~14:00 奧萬大森林生態步道之旅
Ø 奧萬大楓紅森林賞楓
Ø 餐廳午餐(含午餐時間1小時)
14:00~18:30 回程
注意事項:
1.最近氣候寒冷,請大家多攜帶保暖衣物與雨具,以便不時之需。
2.清溪會館可免費泡湯,請攜帶泳衣。
3.晚間研習屬自由參加,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向老師直接發問或閒聊,其他夥伴們可以自由選擇自行走訪廬山溫泉街道,但請不要太晚睡覺。
4.第二天會到奧萬大賞楓,請準備適合登山或走步道的鞋子與裝備,另因本周為第二週楓紅時節,假日人多如果走失,請注意中午12:00到餐廳便當區集合即可。
第二天行程:奧萬大
前言:
由於配合郭老師的時間,臨時調動行程到12/17,因此12/18的行程我們安排了位於霧社東南方的奧萬大「楓葉故鄉」取代原來的桃米社區研習活動。
今年因為寒流較晚,所以楓紅時間在本周12/12開始,正值綠黃紅雜夾的時刻,因此我們預計早上在廬山用過早餐後,前往奧萬大國家森林區。午餐也會在園區中以合菜方式進行,讓大家本次行程能在歷史地理多元文化的學術分享外,也有「溫泉、森林、楓紅、瀑布」的自然體驗,讓大家在兩天中,能有豐富悠閒的收穫。
奧萬大原為泰雅族人的獵場,因位於萬大後方,而稱「後萬大」,日據時期取諧音為「奧萬大」;另一說法是,因在原住民的語言中「奧」的意思是指深入、進入,而萬大則是由霧社出發約9公里處,因此奧萬大就是深入萬大。兩者說法有雷同之處,皆意味著到奧萬大要更進入萬大山中。
每到涼意襲人的深秋時刻,正是前往奧萬大賞楓的最佳時機。以山泉與楓紅聞名的奧萬大,光是變葉植物就有10多種,包括楓香、山槭、杜櫻與栓皮櫟等,為林相增添了不少豐富的視覺饗宴。園區內有幾條溪流,沿著萬大北溪與南溪之間前進,處處可見山林野溪的景觀,紅葉楓林與陣陣悅耳的溪水聲,令人心礦神怡。
行程動態展示:
電影「賽德克巴萊」祖語總顧問:郭明正老師
人止關事件:
1895年,清朝與日本人訂立馬關條約,臺灣原住民其實並不知道政權已物換星移,朝代亦已更迭,仍然過著部落的社會生活,因此對於外族侵入自己的領域範圍,必定以傳統gaya傾全力保護。賽德克族人認為防衛是天職,部落族人都必須遵守。當日本在平地的鎮壓行動逐漸平息,臺灣平地皆歸順於日本帝國之下,日本即展開對於掌握豐富山林資源的原住民進行其歸順的計謀,並以取得富高經濟價值的山林礦產等資源為目的,因此從1901年開始大規模進行隘勇線的推進,臺灣原住民也陸續開始發生與殖民帝國對抗的戰役。
部落的人稱「人止關事件」為「Pn-cbuan(發生戰役) Hako(橋) Spide(日音;守備隊)」,意指與守備隊發生戰役的橋,即指人止關事件。時間發生於1902年,地點是東岸牡篤(Tongan Mudu)部落底下的河谷。人止關事件之前,雖然有嫁至外族的女人來通報,只要掛白布讓外人通過即可,但族人對於這個遊戲規則其實並不了解,因此對於外人要求其掛白布,又用槍掃射白布的挑釁行為不解,因而認為日本人將侵犯我們的領域,而族人即在此一敵人來襲並為守護領土的gaya下發生了人止關事件。這是族人為維護防衛自己領土的範圍之下,與外族發生的戰役,而且是賽德克族與殖民統治時期的第一次戰爭,也是唯一的一次勝戰。
另外,當時第一個面對Tanah Tunux(此指日本人;人止關事件兩軍對峙Tongan Mudu部落,族人第一次看見日本人所戴帽子的帽沿是紅色的,因而成為對族群識別之稱呼。)的部落是東岸牡篤(Tongan Mudu)部落,所以居住在其周圍的部落巴蘭(Paran;霧社)、牧哇南(Mwanan)、西寶力巴克(Sipo Ribaq)部落的族人,都因為同是一個gaya的團體而協助防衛,是一個鄰近部落的防禦關係,這從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其攻守同盟的關係。所以這些部落的人,也都參與協助了以東岸牡篤(Tongan Mudu)部落為主的戰役,這是一次以傳統gaya協防關係的戰役,來對抗入侵者。
參考文獻一:
伊婉‧貝林,2010,〈以部落觀點看賽德克族Gaya與霧社事件關連性的初探─以 Tgdaya語群的Tongan部落為例〉,國立成功大學主辦「霧社事件八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」論文發表,未出版。
參考文獻二:
伊婉‧貝林,2006,《Utux、空間、記憶與部落建構─以alang Tongan與alang Sipo為主的討論》,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,未出版。
參考文獻三:
簡鴻模、伊婉‧貝林,2002,《眉溪部落生命史》。南投: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同舟協會。
霧社事件:
霧社事件是發生於1930年日治臺灣的原住民抗暴及出草行動,地點在臺中州能高郡霧社(今屬南投縣仁愛鄉)。
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等部落,因為不滿總督府的壓迫而聯合起事,在霧社運動會上殺死134名日本人,隨即遭到總督府攻討,原住民犧牲人數近千人,僅次於西來庵事件。事件重要人物莫那·魯道自殺外,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,餘生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(今清流部落)。
霧社事件是臺灣人日治期間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。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遭到挑戰,且於此事件之處理方式遭日本帝國議會強烈質疑,臺灣總督石塚英藏與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人遭撤換。多年來,臺灣有許多以霧社事件為題材的藝文與影視作品,以紀念這場戰役的人們。
奧萬大楓紅
奧萬大楓紅
奧萬大雙瀑
延伸閱讀:
留言
張貼留言